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烟台达内小编从《势能创造》演讲中了解到传统互联网的存在的意义基础正在崩塌。过去,我们觉得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几个方面:
1、内容海量;2、免费;3、认知盈余。
但是这几个基础在国民时间 GNT 的面前,正在崩塌。
比如说容量无限,同传统媒体相比,这是当时互联网的优势所在。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过剩。
我们每天要在数千条朋友圈的转发内容中决定要不要点开一个文章标题,要在像国家图书馆一样的图书列表中选择明天看什么书,要在无数个待读公号文章中决定读哪一篇。我们没有时间全部都读,因为人均日 GNT 是有限的。
第二个免费,也是由互联网发扬光大的一个名词,这种模式的基础假设是,用户的时间无限,所以他们乐于花时间接受免费的内容或者娱乐。但是,一旦认识到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那免费并不能成为制胜的武器。
现在,你要么需要在免费的基础上再通过优秀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争夺用户时间;要么,你干脆就直接用收费模式,通过你自己的工作,为用户节省时间。比如优酷的会员内容,罗辑思维的新产品得到上的付费订阅内容,知乎和分答上的付费问答等等。
其实,付费反倒成为一个为用户节省时间的方式,也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
举个例子,一个用户过去为了看一部最新的电影,比如《魔兽》,他可能用电驴或者找别的资源下载,然后还要找字幕,才能看一部电影,但是这样的寻找成本(主要是时间)太高了,所以现在他可以直接购买视频网站的会员,来直接收看。
比如得到最新推出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每天用五分钟讲一个管理学或者营销学的概念或者理论,《李翔商业内参》每天精选 10 条左右商业新闻或者内容呈现给订阅者。这其实是用头部的内容生产者为用户在节省时间。
第三个,认知盈余。维基百科其实是典型的认知盈余产物,它通过亿万网民的参与来编辑内容。
但是这种内容只解决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性问题,却无法解决权威性和正确性问题。以前草根创造知识的局面,可能会过度到专业人士上去。毕竟,一个专业人士制造知识内容的效率和收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就是从百度知道到知乎,从知乎到 live 和分答的趋势。
这几个互联网的基础,自然会依然存在,但是由于遇到了国民总时间 GNT 的限制,使得大家开始寻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