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又称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户画像在网络营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最为浅显和贴近生活的话语将用户的属性、行为与期待结合起来。作为实际用户的虚拟代表,用户画像所形成的用户角色并不是脱离产品和市场之外所构建出来的,形成的用户角色需要有代表性,能代表产品的主要受众和目标群体。
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
在感情中,为什么男女朋友之间明明相爱,但是还会有矛盾,是因为“我并不真正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需要什么?”
在网络营销领域也是同理,经常甲方认为好的产品卖点,消费者根本不买账,甲方视角和消费者视角其实是两个视角。我们如果不能知道消费者视角的话,推广效率就会低。
企业要做用户画像的重要一点,是因为我们在做重要的商业决策、营销决策过程中,画像是权重非常高的一件事。
洞察思维为品牌定位的时候,是通过五个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这五个角度分别是:品牌、品类、竞品、目标消费者和触达渠道。
大家发现没有,其实这五个分类里面,每一个的背后都会有人群画像的身影在。
为什么你做的画像没有用?
很多企业认为目标人群越多越好,但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过少的选择,而是过多的选择,所以对于每个用户来说,他在选择品牌的时候是不是只愿意购买功能?不是,他在购买功能的同时还要买的是情感的共鸣、身份的认同,有的时候甚至还跟价值观有关。
比如,明明用的皮子可能都是同一头牛身上的皮子,为什么爱马仕就能卖二十万,淘宝的小店就卖500块。明明是同样的皮子,为什么大家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去买奢侈品,买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买的是背后身份的认同,我要展示我是谁,我买的东西不单纯买这个功能,我还为了显示这是我的东西,所以“我”在这个事情中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产品适合全人类,那么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个产品不是那么适合我的。当你的画像越窄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话术更加的有针对性,他会觉得你是给我做的,而不是给所有人做。
用户画像应该怎样做?
评估标准很重要,那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画像有没有用?
好的画像并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模型,没有这样的模型。画像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所以画像做到什么程度是好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不能帮我导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营销决策才是画像的重点。画像应该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是简单数据的罗列。
而且我还要知道竞品的用户画像,他们的行为共性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的?他们有什么特别满意的?跟我相比我能不能去解决他们那些不满意的点?
背后需要的数据,既需要我们用到一些平台或机构提供的用户数据,也需要我们传统的调研的方式,定量定性调研等等的方式来去还原背后的态度数据。
以上是洞察思维跟大家分享的用户画像的话题,画像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数据化思维方式。
更多烟台培训相关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